寒食节的来历和风俗 寒食节的习俗和来历

2024-05-01 1789 明贵知识网

寒食节的习俗和来历

寒食节,中国传统节日,在夏历冬至后105日,清明节前一二日。是日初为节时,禁烟火,只吃冷食。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、踏青、秋千、蹴鞠、牵勾、斗鸡等风俗,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,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。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。

寒食节起源,据史籍记载:春秋时期,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,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、不离不弃;甚至“割股啖君”。重耳励精图治,成为一代名君“晋文公”。但介子推不求利禄,与母亲归隐绵山,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,介子推坚决不出山、最终被火焚而死。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,将其葬于绵山,修祠立庙,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,以寄哀思,这就是“寒食节”的由来。

寒食节的来历和风俗

寒食节的来历答案

春秋战国时期,晋国大夫介子推和重耳出生入死,在重耳饿的不行的时候亲自割肉让重耳吃了,重耳活了以后,后来重耳回国当上王,想重赏介子推,但是介子推不愿做官,所以和母亲躲到了深山老林,重耳想逼介子推出来所以放火烧山,把介子推烧死了,为了纪念介子推每当那天重耳不吃热饭所以建立了寒食节!

寒食节的来历

春秋时期,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。重耳手下众臣大多数都纷纷离去,只有少数几人始终追隨,介子推就是其中之一。有一日,重耳饿昏了过去。介子推为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,烤熟了送给重耳吃。后来,重耳回到晋国成为国君,后人称重耳为晋文公。

晋文公执政后,对追隨他的臣子大加封赏,唯独忘了介子推。直至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。晋文公忆起旧事,心中有愧。马上命人去请介子推做官,介子推不来。晋文公亲自去请,但是介子推不愿见他,便背着老母躲进绵山。为逼介子推下山相见,晋文公听从谋士意见三面放火烧山。大火烧了三天,始终不见介子推出来。上山一看方知介子推母子已死。

为纪念介子推,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为介山,并将放火烧山这一天定为寒食节。

寒食节的来历和风俗

寒食禁火的由来

寒食节禁火的由来是:

周代时人们不但有火的崇拜,还有大火星崇拜。那时人们认为天上的大火星是凶星,禁火可以避其灾难。对于火的使用,那时每年每季都要钻取新火,代替旧火,这成为当时国家和民间的一件大事。

这样每年春社时节,要祭祀土地神,祈求一年丰收,还要统一禁火。换取新火前有一个停火禁火时间段,曾叫禁烟节,也叫寒食节。禁火期间只能吃提前准备好的冷食,不能点火做热饭。等禁火节一过,赐来新火才可以烧柴做饭。

寒食节的来历和风俗

寒食节的来历或传说

寒食节来历:远古时期人们对火有一种很高的崇拜,古人生活离不开火,同时火又在不经意间带给人类极大的灾害,于是古人便认为火有神灵,要祀火。各家所祀之火,每年又要止熄一次,然后再重新燃起新火,称为改火,改火时,要举行隆重的祭祖活动,将谷神稷的象征物焚烧,称为人牺,相沿成俗,便形成了后来的寒食节。

寒食节传说: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,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,介子谁曾经割股为他充饥,晋文公归国为君后,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于推。当晋文公得知介子推携其老母躲进绵山,过起隐居生活时,便多次派人召请其上朝受封,介子推却直意不出。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,携老母隐居于绵山,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恭请介子推,介子推不愿为官,躲藏山里,这时,有人献计放火烧山,认为介于推是个孝子,他一定会保护老母,下山避火。晋文公极为愧疚痛悔,大哭之后,遂下令将介子推厚葬又将其遇难之日定为寒食节,全国严禁举火,无论何人——律不准吃热的食物,以示对介子推的悼念之意。

寒食节的来历和风俗

声明:明贵知识网所有作品(图文、音视频)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本站